忽然間,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越來越多的人“陽了”。奧密克戎“狂飆過境”近半年之后,“陽了”“二陽”再度成為工作伙伴、親友圈中的熱詞。
小樣本調查發現,由于大多屬于輕癥,他們以及周圍的人,對于感染新冠病毒大都淡定從容。
“二陽”患者說,癥狀比第一次輕很多
記者聯系到的幾位感染者,都沒有到醫院就診的經歷或計劃。
癥狀較嚴重的張女士高燒39℃,也只吃了一次布洛芬,很快就退燒。她讀一年級的女兒先有癥狀,連續發燒三天,吃了美林退熱,向學校老師請了兩天“感冒”病假。
“癥狀比第一次輕很多,沒發燒,有點頭暈、鼻塞,偶爾打個噴嚏,跟感冒差不多。上周六測出陽性,到周一就轉陰了。怕影響同事,還是請了一天假。”李女士這樣描述“二陽”感受。
“工作人員‘陽了’的,確實多起來了。”一家三甲醫院的相關負責人透露,3月份甲流高發期過后,該醫院發熱門診每天就診人數大約在七八十人,4月份慢慢回升,五一后回升勢頭明顯,現在每天就診人數約300人。不過,與甲流時期相比,高熱病人很少。
張文宏:鼓勵脆弱人群繼續接種疫苗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記者表示,通過對全市門急診和發熱門診患者數量和新冠檢測試劑陽性率的持續監測,結合會診情況和研究監測數據,可以發現,目前初陽患者癥狀與上一波較接近,但當前無論診斷還是治療都能在“黃金72小時”內完成,重癥發生率很低。“‘二陽’的患者,由于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雖再次感染但癥狀往往較輕。”張文宏判斷,整體而言,目前感染情況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較小。不過,他再次提醒,打過疫苗和沒打過疫苗的人群,在感染時發生重癥的比例不一樣。國內外醫療衛生界有共識,即鼓勵脆弱人群繼續接種疫苗。
臨床醫生、老百姓都要保持一點警惕性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認為,與去年流行的BA.5.2或BF.7毒株相比,國際上認為XBB的毒性沒有增加,換個角度看,也沒有減弱。這波感染者重癥比例明顯減少。
胡必杰提醒,脆弱人群,包括有肝病腎病和其他基礎疾病、80歲以上高齡老人等,要減少外出,非必要不去人群聚集場所,適當做好防護。還要備好抗原試劑和指氧儀,一旦出現疑似感染或血氧飽和度下降情形,及早發現、及早就醫,阻斷重癥發生。
“不論臨床醫生還是老百姓,都要保持一點警惕性。”胡必杰強調,雖然重癥不多,但這一波仍有一定比例的肺炎發生,“高齡老人外出要嚴格戴口罩,脆弱人群一定要保護好。”
新冠是不是會“流感化”,每過4~6個月就“陽”一回?胡必杰認為,目前尚難預測,“新冠感染半年后抗體明顯降低,并不是說半年一到就感染。不同國際文獻對奧密克戎再次陽性的比例判斷相差很大,從3%至30%都有。”(據人民日報客戶端)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juliepatchouli.com/showinfo-108-29235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