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揚 實習生 謝怡中
2023年4月29日是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兩周年。這部法律有哪些立法亮點?如何界定食品浪費標準?廚余垃圾處理費該不該收?如何推進反食品浪費法持續有效落實?對此,人民網“人民說法”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李霞。
立足堅實法理基礎
人民說法
李霞:首先,在立法理念上,一是通過法律確認了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習俗;二是貫徹了綠色原則,反映了資源和能源綠色經濟的要求,有利于維護生態安全;三是發揮了法律對社會問題的有效引導和規范,促進了消費行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其次,在法理基礎上,該法也有重要突破,其重要意義至少有以下呈遞進關系的三點:
一是確認了食品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食品與其他普通物品一樣,是一種“身外之物”;另一方面,食品具有明顯的、不容置疑的環境資源屬性,因而浪費食品也被認為同時浪費了生產加工食品所耗費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影響到生態壞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是確認了基于個人主義的絕對所有權理論隨著社會發展被一定程度地修正。
三是確認了對浪費行為的規制和治理需要通過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
再次,科學地劃定了法律的邊界,既注重立法的規范和引導效果,也體現了對于個人權利和自主決定的尊重。
例如,從立法規范的主體來看,重點規范了具有公共職能和性質的機構和組織,對于消費者個人則作了倡導性規定;從規制的行為來看,重點覆蓋了目前食品浪費現象較為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大的領域。
明確食品浪費標準 點餐浪費可收取廚余垃圾處理費
人民說法
李霞:個人認為,對于廚余垃圾處理費的收取,不宜一刀切,而應當區分不同情形予以不同對待。例如:
一是區分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消費者出外就餐時點餐量遠超食用量且不愿打包或者隨意丟棄食物的,可以推定為故意,除非消費者能夠證明此舉并非出于故意。
二是看餐飲服務經營者是否盡到了適當的提醒義務。比如點餐時是否作了提醒或勸告,或者是否在醒目位置張貼了節約糧食的標語,并明示一旦浪費食品可收取廚余垃圾處理費。
三是看收取廚余垃圾處理費的標準是否清晰、明確、合理,是否易于理解和計算。
四是區分是點單還是自助餐的形式。相較于點單,自助餐的形式下收取廚余垃圾費用的合理性更加充分。
構建多元共治格局 推進法律有效落實
人民說法
李霞:新形勢下,落實反食品浪費法必須貫徹法治思維,加快實現體系化、法治化、常態化、長效化,改變傳統單向度的執法方式,采用宣傳教育、引導激勵等措施和其他合乎法理情理的多元共治途徑,進行充分的社會動員,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一是通過執行性立法,細化反食品浪費法中的原則性條款。及時出臺相關執行細則和具體規定,明確規定浪費食物違法行為的具體類型,并針對具體違法行為進行針對性的懲戒。
二是加強執法能力和體系建設,精準執法。有效遏制商務宴請、紅白喜事、網絡吃播等情境的食品浪費。
三是通過自我規制作出示范。有必要進一步對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食品節儉規定進行細化,發揮顯著的帶頭示范效應。
四是通過技術賦能治理。深度的技術應用是提升反食品浪費執法效果的關鍵。如基于銷售數額、用戶偏好、就餐效率等實時數據,對采購、加工、生產和配售等環節中的品類、品種、數量指標來開展精準把控,乃至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減少浪費的同時亦可降低成本。
五是通過治理發展產業。加強食品加工市場的制度建設,健全加工標準化體系,防止加工過度的損耗浪費。完善新鮮食品原料至過期食品飼料的循環利用體系,以節約機制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六是通過策略引導消費者選擇。好的營銷策略可以有效助推公眾自愿做出節約選擇,除了建議餐飲經營者減小銷售單位、優先供應小分量套餐、免費提供打包服務之外,還可以要求其不得主動推銷加量型的產品搭售。
七是通過參與擴大實效。激活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是食品浪費治理提質增效的必要途徑。如加大相關主體的信息強制披露力度,建立公眾舉報食品浪費違法的便捷途徑,引導相關行業組織相應建立和完善統一的自我評價和自律體系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juliepatchouli.com/showinfo-124-29108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