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4月24—26日,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在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舉辦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經驗交流會暨技術培訓班,標志著“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舉辦此次交流會和培訓班,旨在更好的宣傳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強各示范區和潛在推廣地區相關人員對零碳村鎮的理解,構建零碳村鎮建設知識體系,強化零碳理論和實踐認知,全面推進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實施。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項目主任劉世俊認為,中國是農業大國,隨著農村居民水平提高和能源消費量增長,農村地區碳排放量將不斷上升,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和能源綠色發展,打造一批零碳鄉村示范,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零碳村鎮試點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相關建設經驗也將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當前,我國鄉村建設已進入以生態環境改善和質量功能提升為重點的發展時期,保護農村生態家園是當代城鄉建設者的重要使命,農村能源革命是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手段,零碳村鎮建設是農村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實施建設,是鄉村扎實推進農村能源革命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副站長邢可霞說,農村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希望各地通過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實施建設,推進能源就地開發、就近利用,加快農村地區低(零)碳轉型與綠色發展,促進農村產業提檔升級、拉動產業鏈延伸,改善農村居民用能條件,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探索農村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通過打造一批農村生活用能零碳排放典型,推動我國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生產使用和能效提升,為實現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據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首席專家王全輝介紹,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由全球環境基金支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為項目國際執行機構,農業農村部作為項目國內實施機構。該項目執行期為5年,主要目標是加快中國農村零碳轉型與綠色發展,引領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建設,促進中國自主減排目標(NDCs)實現,為實現全球氣候變化減緩、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做貢獻。該項目以村鎮為單元,通過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充分結合節能、儲能等先進清潔替代技術優化方案,創新智慧能源科學調度和綜合管理模式,實現可再生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打造零碳鄉村樣板,探索建立農村社區“零碳”示范模式。
此間,芮城縣陌南鎮莊上村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農村部聯合授予“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成為全國首個掛牌的“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為全國整縣域新能源零碳村鎮建設提供了示范樣板。
據了解,莊上村已有71戶家庭安裝了光伏+儲能裝置的柔性控制集成系統,實現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農村終端用能清潔電氣化應用模式,開創了全新的零碳生產、生活用能方式。2022年全村總發電量280萬度,上網電價0.332元/度,實現財政收益90余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76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0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40噸,每戶通過屋頂租金全年增收400—1600元。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juliepatchouli.com/showinfo-16-29119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劉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