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駐馬店創文一舉成功,在全國都出了名,我心里比獲評全國道德模范還高興!”11月21日,剛剛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載譽歸來,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省委書記謝伏瞻親切會見的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農民工司令”張全收,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滿臉都是陽光般燦爛的笑容。他真誠祝愿駐馬店更加富強、文明、平安、美麗,全市人民明天會更好。
張全收說,這次我市一舉奪得全國文明城市綜合大獎,讓全國各地的同行們都刮目相看。許多外地朋友都說,沒想到駐馬店現在發展這么快,沒想到駐馬店人的拼勁兒這么大,更沒想到駐馬店創文居然一次成功。作為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常年在外打拼的駐馬店人,很為今天家鄉的巨大變化,感到由衷地自豪,由衷地幸福和驕傲。
這次我市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不但領回了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而且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等多項獎牌,特別是張全收本人更是獲得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可以說旗開得勝、大獲豐收。這表明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已經邁入全國先進行列,駐馬店一躍跨入全國文明城市第一方陣,必將極大提振全市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昂首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豪情壯志。
全國道德模范是一個非常崇高的榮譽。張全收出生在上蔡縣農村,自幼家境貧寒,12歲因貧輟學,15歲外出打工。每當生活陷入困境,總有鄉親拉他一把,這在他心里播下了善良仁愛的種子。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從那時起,張全收就許下諾言:將來創業成功,一定要百倍報答鄉親,努力積德行善做個好人。
事實正是這樣,張全收從一名打工者做起,歷經艱難曲折,憑著一股永不言敗、百折不撓的精神,2002年成立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專門幫助河南農民工務工就業,終于創業有成。言出必行,說到做到。近20年來,張全收積極捐資助學、敬老孝老、扶貧濟困、建橋修路,累計捐出善款2000多萬元,幫助農民工就業200多萬人次,為農民工帶來100多億元勞務收入。
“我生在上蔡,長在農村,是駐馬店這塊黃土地的父老鄉親養育了我,我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自己的根。”談到這些年來的闖蕩打拼和善行義舉,張全收不禁心潮澎湃。他說,因為小時候家里窮,長期在外漂泊創業,深感創業艱難、成功不易。這幾年趕上了大時代,也一直在河南做事,支持家鄉建設。
“這么多年來,我深刻認識到,沒有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我什么事也做不成,更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張全收說,“今后,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道德模范,我絕不辜負家鄉父老對我的期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實、更好,讓領導放心,讓農民工滿意。”
張全收表示,作為農民工的帶頭人,將繼續帶領好河南農民工這支隊伍,堅定一心跟黨走,建設美好新生活。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出彩大河南,農民工是一支重要的生力軍。他會認真帶領好這支隊伍,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立足河南、扎根河南,建設河南、奉獻河南,踐行“守望相助、有難必幫”的信念,積極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讓他們吃飽飯、有活干、能掙錢,帶著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來支援家鄉建設。
“道德模范既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更是我人生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張全收說,回到家鄉后,他會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達到位,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學在心里、記在腦子里,讓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戰略在拐子楊落地生根,大家一起來卷起褲腿、擼起袖子,堅定信心、苦干實干,帶領群眾早日實現全面脫貧致富、小康奔大同。
“道德模范沒有休止符,助人為樂永遠在路上。我會堅定地把道德文明的薪火傳下去,努力為駐馬店文明之城增輝添彩。”張全收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劉華山)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juliepatchouli.com/showinfo-188-16194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